基建简报
第四十期 2011年12月 |
同济大学海洋科技中心开工建设
12月17日上午,“2011•上海海洋论坛”召开,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落户上海临港,同济大学海洋科技中心暨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港基地建设项目在工程现场举行了开工仪式。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梁,我校党委书记周祖翼,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为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暨海底过程与观测研发基地项目共同推杆启动开工。 同济大学海洋科技中心暨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底过程与观测基地的建设是为了提高我国在深海大洋的研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整合同济大学海洋科技研发力量,实现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并由此带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该项目将建成一系列海底观测和研发实验室,作为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一部分,率先建成国际海底过程与观测的研究实验中心之一,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的海底观测实验研究基地和示范中心,建设成为中国大洋研究与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并成为国际海底以及大洋地质的学术交流中心之一,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上海的海洋力量,为建设中国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打下基础。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周庆海,国家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司综合与社会事业处处长沈建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发展规划处处长周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上海市海洋局局长张嘉毅,上海临港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浦东新区副区长朱嘉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华芳,我校汪品先院士、校长助理胡展飞等出席了开工仪式。 校领导察看同济大学临港基地建设现场 10月25日下午,我校党委书记周家伦,副校长伍江、蒋昌俊及相关学院和部门负责人一行到浦东新区临港新城,察看同济大学临港基地海底过程与观测实验室建设情况。 同济大学临港基地海底过程与观测实验室位于上海南汇海洋科技园内,是以海底过程与观测为主,集研发、实验、研究、应用、示范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基地。该项目基地面积530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470平方米,整个工程预计分三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建设范围为南侧实验区部分实验用房及后勤保障区。南侧实验区包括海底观测组网与装备研究模拟实验室、生物地球化学培养研究模拟实验室和装配与加工实验室。实验室共3层,总面积约9756平方米;配套服务楼局部4层,总面积约5327平方米。二期建设范围为实验区北侧实验用房。三期建设范围为行政办公区。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胜海介绍了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发展规划,以及目前基地的建设情况。
[ 1 2 3 4 ] |